自动检具 “三无原则”实际上是一套质量管理体系
作者|董明文
全文共2666字,阅读时间为7分钟。以下是今日受益人的原创作品:
日本企业质量管理中的“三无原则”:“不收不合格、不制造不合格、不漏不合格”大家耳熟能详,“三不原则”相辅相成,订单不成逆转。
如果“不收”做得不好,就很难保证“不生产不流出”,所以“不收”是依据。实际上,“三无原则”是一套完整实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很多公司都说,说的好用不好,实际工作没有做好,工作脱节。
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更换质量经理也无济于事。这是工作方法的问题。下面将介绍“三无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求和注意事项。
01
「接待还不错」
“不接受不良”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一般企业在外检部门完成这项工作。无论是哪种企业,外检都会对来料、外协、外协件进行批量抽检。样本量将决定外部检验质量的可靠性。这是否意味着外部检查的可靠性?低了就取消外检?
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前面已经提到过,但是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外检方式。传统的外检有单独的场所和专职的外检人员。
检查是八大浪费之一,不会增加价值。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考虑线侧检测或在线检测。人员可以是在线主管或指定人员兼职完成。
不管是谁做的,过程都不能忽视也不能敷衍,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那么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人员:人员数量和素质必须满足岗位要求(包括兼职人员)自动检具,人员数量可根据岗位工作量计算;人员必须了解相关产品流程、重点项目区分、数据统计和基本情况分析等;
2、标准:所有零件必须有验收标准文件(可以是产品图纸、验收工作簿)、抽样记录卡、数据汇总表、分析报告等;
3、工具:适合收货的测量工具,不是简单的目测,抽检不能是简单的定性结果,一定要定量,让数据说话;
4、区分:抽检结果有合格和不合格,可以区分三种情况:
序列号
区分
列出的门票分类
评论
1
合格产品
合格产品(绿票)
直接接收
2
重工
优惠(黄票)
有条件的访问
3
有缺陷的产品
有缺陷的产品(红票)
拒绝
5、分析:按每批次完成各部位的抽检后,对抽检记录进行分析汇总。
根据制造商,可以计算出零件型号、批次、月包含缺陷(PPM),以此来判断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外部协商),管理可以更加细化。
A、B、C三级管理,与每月采购比例挂钩,上报主管参考,形成管理循环。详情请参阅以下内容:
序列号
质量等级描述 (PPM)
供应商区别
采购比例
评论
1
稳定、准时、安全的交货
一个
50%—70%
以强烈的合作意愿为前提
2
稳定按计划进行,几乎没有返工
乙
30%—20%
3
大多数人按时多次拒绝
C
20%—10%
总结:“不接受不良”环节实现以上五点,是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
02
“不会变坏”
“不做坏事”的过程一般是由人或设备来完成,但结果应该由人来完成。纯手工或智能制造,人的终极作用不可替代,
因此,通过基本技能培训满足作业质量要求对操作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不制造缺陷”的工艺要求如下:
1、设备确认:开工前确认设备和量具的状态,确保设备齐全、完好(一般工序目检、重要关键工序数据记录);
2、确认以上顺序:确认来料标识及状态,工作开始;
3、首件自检:当班生产的首件应及时自检,不合格件及时调整,直至符合要求。前3-5个零件应明确标记、隔离等检查、专项检查,然后流入下一个序列;
4、严格三检:各岗位人员按频次进行自检、巡检、专检,并做好标准记录;
5、按时更换:按频率(时间)更换工具和检查工具(工具),确保工装完好;
6、 异常停止:立即停止、识别、隔离并立即处理异常;
7、汇总分析:记录过程数据自动检具,为统计分析提供依据;
制造过程中的异常在所难免,完整的数据记录对于异常分析非常重要。目前用于工艺检测的方法无非是人工人工检测和智能自动检测。
但是,大部分处置仍然需要人工参与。这里重点介绍异常发生后的人工处理流程和方法:
1、处置流程:现场出现大大小小的异常,需要立即停止,观察、判断、报告,最后处置;
2、临时措施:异常问题根据对后续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关键问题、重要问题和一般问题。处置方法分为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为了提高效率,
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先采取临时措施进行生产。对于不稳定的工艺,可以选择200%检验的临时方法。一批或计划的时间完成后,将实施永久性措施。
3、永久措施:可以横向实施的改进,以防止异常发生后再次发生。
总结:质量是制造出来的,测试是浪费,但有效的质量管理流程和方法是必要的,管理“不制造不好”的过程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03
“没有流出不良”
“不流出不良品”包括:成品从生产现场到物流仓库、物流仓库到中间仓库、到客户发货的全过程。这些环节都有不良品流出的风险。这里解释了必要的控制方法。
1、关键项目确认:从生产线的最后一道工序到成品,关键项目必须100%确认。这个确认过程可以在半成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最后的过程中通过检验来确认。看看工艺能力能不能达到1.67的水平。
重点项目的数量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不能视为关键项目或非关键项目。项目数量可根据客户反馈的重要性增减,一般更新频率为3-6个月。
2、标准包装物流:成品的仓储物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有相应的设备进行防护。如果存在任何缺陷,则无法向客户交付合格的产品。
3、先进先出原则:这个原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根据单据顺序排列实物非常重要,便于库存管理和信息真实性。
4、建立完整的信息台账:必须对出厂成品的型号、数量、日期等信息建立完整的台账,便于问题的追溯和分析。没有账本会增加很多隐性成本。
总结:对“无不良流出”过程进行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交货时确认重点项目,规范过程中的包装和物流,建立各类信息台账。
因此,“三无原则”实际上是一套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进场,到产品出厂,都必须按照制度和流程严格把关。每个环节都有规范,不能马虎。只有做好流程,客户才会愿意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