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具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组装之前,通信基站的某些部分一般需要通过网络分析仪等检测设备进行测试,以保证整个通信系统后续的稳定运行。现有对通信基站部分部件的检测,一般是将被测部件的两端手动拧到检测头上,然后将检测头连接到测试仪器的端口上形成通路,从而完成测试。被测部分。检查完成后,将被测件松开并从检查头上取下。这样整个装载过程需要人工进行,效率低下,无法批量生产;并且将测试头与被测件的一端手动拧紧。不正确的插件对齐方式也会影响测试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检测产品效率高的自动夹具检测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检具装置,包括机座,机座中部设有固定被检件的夹爪,机座安装在机座上,气爪左侧设有第一推动机构,机座上气爪右侧设有第二推动机构,第一推动机构之间设有第二推动机构。机构和空气爪。在第二推动机构和夹持器之间设有用于连接测试仪器以测试被测件的第一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测试仪器以测试被测件的第二连接机构,以及一、The第二推动机构的运动分别带动一、th第二连接机构靠近被测件。其中,还包括用于固定测试件的第一按压机构和第二按压机构,第一按压机构位于第一连接机构上方,第二按压机构位于第二连接机构上方。其中,第一加压机构包括第三气缸和与第三气缸的活塞连接的加压头,第二加压机构为第四气缸。其中,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和测试仪器均通过检测头连接。其中,第一推动机构包括第一油缸、位于机座上的直线轨道以及第一油缸的运动,第一连接机构的下端连接有连杆,连杆的一端为位于直线轨道上,第一气缸的运动推动连杆带动第一连接机构靠近被测件。
其中,第二推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位于底座上且与第二气缸运动共线的直线轨道,以及位于直线轨道内的推动部,推动部的一端位于直线导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机构,第二气缸推动推动件,带动第二连接机构向被测件靠近。其中,第一连接机构为N型接头,第二连接机构为转接器。其中,还包括一、第二缓冲器,第一缓冲器设置在连杆的一侧,第二缓冲器设置在推动部的一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信部件的测试不同于现有技术主要是将被测部件的两端手动拧紧固定在检测头上,测试完成后再拧松取下,测试效率低,批量大小不可能。生产和测试的零件很容易没有与检查头拧到位,从而影响测试结果。本发明通过自动检测装置的气爪固定被测件,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分别通过检测头连接到测试仪器的两个端口,分别由@推动。 k9@第二推动机构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靠近被测件,使第一连接机构的一端和穿过第二连接机构的一端分别插入被测件的两端自动完成零件的测试。测试效率大大提高,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通过一、第二推机构自动插入被测件两端,对中准确,避免对中不准。存在测试错误。
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图2为本发明自动检测装置在测试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结构特征、目的和效果进行详细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1和图。参见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夹具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0、,底座10中部设有用于固定被测件30的夹具20。底座10上设有第一气爪20的左侧设有推动机构11,底座10在气爪20的右侧设有第二推动机构12,推动机构U与底座10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机构13。气爪20与检测头31连接以对被测部件30进行检测,第二推动机构12与气爪20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机构13,第二连接机构14与被测部件30连接。检测头31对被测部件进行检测。通过测试头31连接用于测试被测件的测试仪器(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测试仪器为网络分析仪。第一推动机构11包括位于底座10上的第一气缸111、以及位于底座10上并与第一气缸同线运动的直线轨道112、第一缓冲器113和第一按压机构114 111、第一连接机构13的下端连接有连杆131,连杆131的一端位于直线轨道112内。第一气缸111的运动推动连杆131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131移动。连接机构13靠近被测件30。
第一缓冲器113设置在连杆131的一侧,当第一气缸111推动连杆131带动第一连接机构13移动至被测件30时,第一缓冲器113起到缓冲连接杆131向被测件30运动的作用,防止检测头31撞击被测件30,使检测头31与被测件更好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机构13为N形接头。第二推动机构12包括位于底座10上的第二气缸121、以及与第二气缸121的运动在同一直线上的直线轨道122、。推动部123位于直线轨道中122、一端位于直线轨道122内自动检具,另一端固接于第二连接机构1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机构14为转接器,转接器的一端连接于一第二连接机构14。检测头125。检测头125与用于对被测元件进行检测的检测仪器(图中未示出)相连。推动部123的一侧设有第二缓冲器130。第一压紧机构40设置在第一连接机构13的上方,第一压紧机构40包括第三气缸41和与第三气缸连接的压头42 41 通过活塞。转接器上方设有第二压紧机构50,第二压紧机构50为第四气缸。使用本发明的自动检测装置对被测件进行检测时,打开电源开关,用气爪20固定被测件自动检具,N型连接器接在末端测试头31的一端连接到测试仪器的一个端口,适配器连接到连接检测头125的一端连接到测试仪器的另一个端口,第一气缸111向左移动到推动第一连接机构13靠近被测件30,直至N型连接器的一端与被测件连接。一端插入,第二气缸121向右移动推动推动件123带动适配器向被测件30靠近,直至适配器的一端插入被测件的另一端,然后第三气缸41和第四气缸50分别向下压运动,压紧N型连接器、转接器和被测件的连接点,测试仪开始自动检测被测件。
本实施例中,被测部件为通信部件,通过将测试仪器与自动检测装置连接来测试通信部件的驻波比和相位。使用本发明的检具自动装置检测待测零件时,只需将零件放置在气爪上,通过气爪固定,即可自动完成对零件的检测。操作简单方便,可大大提高测试效率。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通信部件的测试主要是将被测部件的两端手动拧紧固定在检测头上,测试完成后再将其拧下。测试效率低,无法批量生产,测试件容易。测试头未拧紧到位影响测试结果的情况本发明中,被测件通过气爪20通过自动检测装置固定,检测头分别连接到测试的两个端口仪器通过第一连接机构 13、 适配器,第二推动机构通过一、 11、12 推动第一连接机构 13、 将适配器移近被测部件,使第一连接机构13的一端和适配器的一端插入被测件的两端,自动完成零件的测试,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第一连接机构13和适配器通过一、第二推动机构11、12插入被测件,对准精度高。可以避免由于对位不准确而导致测试错误的发生。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任何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和附图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工艺变换,或者直接或间接应用于其他相关技术,同理,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声明
一种自动检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机座中部设有固定被检件的气爪,机座位于机座左侧。气爪设有第一推动机构,底座上气爪右侧设有第二推动机构,第一推动机构与气爪之间设有第二推动机构,用于连接检测仪器用于测试被测件的第一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测试仪器以测试被测件的第二连接机构设置在第二推动机构和气爪之间,第二推动机构的运动分别为在一、的驱动下,一、th 的第二连接机构向被测部件靠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具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被检件的第一挤压机构和第二挤压机构,所述第一挤压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挤压机构内。连接机构上方,第二挤压机构位于第二连接机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具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包括第三气缸和与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连接的压头,所述第二压紧机构为第四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具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和检测仪器均通过检测头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位于底座上的直线轨道与第一气缸的运动在同一直线上。连杆与连接机构的下端相连,连杆的一端位于直线轨道内。第一气缸的运动推动连杆带动第一连接机构靠近被测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具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位于底座上与第二气缸在同一直线上的直线轨道,位于直线上。线。推动部位于轨道中,推动部一端位于直线轨道内,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机构,第二气缸推动推动部带动第二连接机构移动靠近测试部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具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为N型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为适配器。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检具自动装置,还包括一、第二缓冲器,其中第一缓冲器设置在连杆的一侧,第二缓冲器设置在一侧推动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检具装置,包括机座,机座中部设有固定被检件的气爪,机座左侧设有第二气爪。气爪 一种推动机构。气爪右侧机座上设有第二推动机构。第一推动机构与气爪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机构,与测试仪器连接对被测件进行测试,第二推动机构与气爪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机构,与测试仪器连接。测试仪器来测试被测部件。第二连接机构和一、第二推动机构分别驱动一、第二连接机构靠近被测件。本发明的检具自动装置自动完成零件的测试,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通过一、推动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自动插入被测零件的两端二次推动机构,对位准确,避免对位不准和测试误差的发生。
文件编号 H04B17/00GK101917236SQ20101023540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15日申请日期:2010年7月23日优先权日期:2010年7月23日
发明人李文勇、段小文申请人:深圳市中恒世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