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套制作自动检具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完整的自动检具。
背景技术:
自行车传动后叉是新型电动自行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面有多个大小不一的孔,结构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在出厂前进行测试。
现有的检测方法多为手动手持检测块进行检测或手动控制由气缸驱动的检测工具进行检测。
手动夹持检查块进行检查的方式,不仅劳动强度较大,而且由于人工操作而导致误检、漏检等不良情况;通过气缸驱动的检具进行手动控制,整体自动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检测速度,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完整的自动检具,能够自动完成自行车车轴传动后叉的检测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个完整的自动检具,包括一个底座、一个缓冲缸、一个检具、一个旋转缸、一个控制器;底座上端面中间设有定位夹具,缓冲缸通过支架与底座相连,检测规与缓冲缸下端活塞杆相连,中间检具下端的上端设有第一检具柱,检具下端的第一检具柱上设有第二检具柱。缓冲油缸的活塞杆上装有位移传感器,旋转油缸位于底座两侧的定位夹具上,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上装有压杆,
进一步地,控制器位于底座内部,控制器分别与缓冲筒、位移传感器、旋转筒、光栅传感器和蜂鸣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检查柱和第二检查柱的底端均设有倒角,第一检查柱的直径大于第二检查柱的直径,第二检查柱呈U形排列。和第一个检查栏周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个完整的自动检具,通过定位夹具、缓冲缸、检具、旋转缸、光栅传感器和控制器的综合使用,可以自动完成自行车车轴驱动的调整后叉检测作业自动化程度高,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避免人工操作造成的误检和漏检,提高生产效率。
图纸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完整的自动检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完整的自动检具检验规则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完整的自动检具的工作原理模块示意图。
详细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图2和图3,一个完整的自动检具,包括基站1、缓冲气缸4、检测规5、旋转气缸9和控制器12 ; 底座1上端面中部设有定位夹具2,定位夹具2用于夹持工件,缓冲筒4通过支架3、检具5和底座1连接在底座1上。缓冲器与气缸4下端的活塞杆相连。缓冲缸4用于带动检具5上下移动。检验规5下端中部设有第一检验柱6,检验规5下端的第一检验柱6在第一检验柱6的周围设有第二检验柱7。第二检测柱7用于检测工件上孔的位置和大小,缓冲缸4在活塞杆上设有位移传感器8,旋转缸9位于定位夹具2的两侧在底座1上,旋转油缸9的活塞杆上装有压杆10,旋转油缸9用来带动压杆10的升降旋转,实现工件的压紧和松开。底座1前部两端装有光栅传感器11,光栅传感器11用于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底座1设有蜂鸣器13自动检具,用于在特定情况下发出警报。
控制器12位于底座1内部,控制器12具体为单片机,控制器12分别与缓冲气缸9、位移传感器8、旋转气缸9、@连接>光栅传感器11与蜂鸣器13电连接。
第一检查柱6和第二检查柱7的底端均设有倒角以方便插入工件上的孔中,第一检查柱6的直径大于第二检查柱7的直径,第二检查柱7围绕第一检查柱6呈U形布置,并与标准工件上的孔的孔径和位置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操作者将工件放置在定位夹具2上后,当光栅传感器11检测到没有障碍物,即操作者的手已经收回时,控制器12延迟设置时间,然后控制器12移动旋转气缸9的活塞杆,使压杆10旋转下降以压缩工件,然后控制器12移动缓冲气缸4的活塞杆,使检具5向下移动,所以第一检测柱6和第二检测柱7同时检测工件;如果工件合格,第一检测柱6和第二检测柱7可以完全插入工件,活塞杆连同检具5可以完全伸展和位移。传感器8检测位移信息并传送给控制器12;如果工件不合格,第一检测柱6或第二检测柱7不能完全插入工件,活塞杆连同检测规5不能完全伸出,位移传感器8检测位移信息并传送到控制器12自动检具,控制器12使蜂鸣器13发出警报,提示操作者工件不合格。
上述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应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