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快速定位检具的制作方法
1.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零部件快速定位检测工具。
背景技术:
2. 检具是工业生产企业用来控制产品的各种尺寸(如孔径、空间尺寸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质量的简单工具。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如汽车零部件。更换专业量具,如光面塞规、螺纹塞规、外径卡尺等。
3.一般检测工具需要铸造底座,然后通过精密的cnc加工和cmm测量来实现。
4.而且,现有的检测工具在固定汽车零部件时费时费力,严重降低了检测工具对汽车零部件的检测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汽车零部件快速定位检测工具。优点是可以更快地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定位检测。
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 一种汽车零部件快速定位检具,包括检具的外壳,以及在检具外壳底部内壁周围位置固定连接的多个等距分布的安装外壳工具。安装壳体内壁靠近检具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安装壳体内壁的两侧与第一弹簧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块远离检具外壳与滑块固定连接,多个安装壳的顶部与同一个刻度板固定连接,刻度板上设有与滑块位置相适应的安装孔。安装外壳,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将需要检测的汽车零部件放置在支撑装置上,移动定位块,控制滑块在安装壳体内滑动,进一步压紧第一个春天。被检汽车零部件被定位块夹紧,第一弹簧复位功能使定位块能够更快地固定汽车零部件,提高了检具对汽车零部件的检查效率。
9.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管,支撑底管为四根,支撑底管固定安装在测量夹具外壳的顶部支撑底管为矩形分布,支撑底管的圆周上设有第二弹簧,支撑底管的圆周上滑动套接有支撑顶柱,支撑顶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个弹簧的顶部。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的缓冲复位功能调整支柱的高度,使设备可以检测不同高度的汽车零部件,进一步提高检具对汽车零部件的性能. 检测效率。
11. 本实用新型还在于,位于同侧、同端的支柱的圆周均用连杆固定连接。
12.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支撑柱通过连杆连接成一个整体,使支撑柱保持相同的高度,保证汽车零部件可以水平放置,避免测量误差汽车检具,进一步完善汽车零部件检测工具
检测效率。
13.还包括在定位块面向量规外壳中心的一侧的顶部开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第三弹簧,第三弹簧远离第一安装槽底部的一端与限位块固定连接,限位块的外围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槽的内壁与定位件之间。挡块面向仪表外壳 在主体中心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1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汽车零部件放入装置时,第三弹簧受力压缩,带动限位块滑入第一安装槽。当定位块完成对汽车零件的夹紧后,限位块弹起完成汽车零件的限位功能,防止汽车零件受力挤压时弹起而影响整体测量进度,然后橡胶垫代替定位块接触汽车零部件,减少定位块的损耗。
15. 本实用新型还构成为:限位块的形状为舌状,弧面朝上。
1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块的形状,使汽车零部件更方便、省力地通过限位块,提高检具对汽车零部件的定位效率.
17. 本实用新型还构成为刻度盘的顶部中心两侧标有水平刻度,刻度盘的两端标有多个垂直刻度。刻度位于相邻定位块之间的中心。
1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位移的位置对应刻在刻度板上的刻度数据,计算出汽车零部件的尺寸,提高了检具对尺寸的检测效率的汽车零部件。
19. 本实用新型还配置为水平刻度和垂直刻度的刻度方向均从刻度盘的中心方向朝向刻度盘的边缘方向。
20.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标尺方向设置横标尺和竖标尺,让汽车零部件的尺寸计算更加简单方便,提高了检验的检验效率用于汽车零件尺寸的工具。
21.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在壳体一端外壁中心位置开设第二安装槽,在壳体一端外壁中心位置开设第三安装槽。本体的一侧,第三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垂直水平仪。
2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检具时,通过水平水平和垂直水平观察检具是否水平放置,避免检测误差,进一步提高检具在检测汽车零部件的程度和效率。
2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4.1、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检具外壳、安装外壳、第一弹簧、滑块、刻度盘、安装孔和定位块、工作人员将等待检测到的汽车零部件放置在支撑装置上,通过移动定位块进一步压缩第一弹簧来控制滑块在安装壳体内滑动。此时,待检测的汽车零部件被定位块夹紧,定位块由第一弹簧承载。复位功能使定位块能够更快地固定汽车零部件,提高检测工具对汽车零部件的检测效率。
25.2、 本实用新型由支撑底管、第二弹簧、支撑顶柱和连杆组成。使用时,第二弹簧具有缓冲复位功能,可调节支柱顶柱高度,使装置检测不同高度的汽车零部件,连杆将支柱连接成一个整体,使支柱可以保持相同的高度,保证汽车零件可以水平放置,避免测量误差。进一步提高了汽车零部件检测工具的检测效率。
26.3、 本实用新型设有第三弹簧、第一安装槽口、限位块和橡胶垫板。使用时,当汽车零部件放入装置内时,第三个弹簧受力压缩,带动限位块滑入第一安装槽。当定位块
完成汽车零件的装夹后,限位块弹起,完成汽车零件的限位功能,防止汽车零件受力挤压时弹起,影响整体测量进度。然后橡胶垫代替定位块和汽车零件。接触,减少定位块的损耗。
图纸说明
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快速定位汽车零部件检测仪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快速定位汽配检测仪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29.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零部件检测工具快速定位固定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零部件检测仪快速定位定位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1.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零部件检具快速定位刻度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2. 图中:1、格子外壳;2、 刻度盘;3、 安装外壳;4、 第一个春天;5、 滑块;6、 定位块;7、 限制块;8、 橡胶垫;9、 支撑底管;10、 支持顶栏;11、连杆;12、 第二春;13、第一个安装槽;14、 第三春;15、安装孔;16、垂直刻度;17、水平刻度;18秒安装槽;19、水平液位计;20、第三个安装槽;21、 垂直水平仪。
详细说明
33.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 4.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5.参考图1
-
如图2所示,一种汽车零部件快速定位检具,包括检具的外壳1。多个等距分布的安装壳体3固定连接在检测仪壳体1底部内壁周围的位置。本体3内壁靠近量规外壳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安装外壳3内壁的两侧与滑块5滑动连接。远离量规外壳1的第一弹簧4与滑块5固定连接,若干个安装壳3的顶部与同一个刻度盘2固定连接,刻度盘2上设有与滑块5位置相匹配的安装孔15。安装外壳 3,
36.进一步参考图1
-
如图3所示,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管9。支撑底管9有四个,沿矩形分布固定安装在仪表壳体1的顶部周围。支撑底管9的圆周上设有第二弹簧12,支撑柱10滑动套设于支撑底管9的圆周内,支撑柱10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二弹簧的顶部。弹簧12,第二弹簧12的缓冲复位功能可以调节支撑柱10的高度,使装置能够检测不同高度的汽车零部件,进一步提高了汽车零部件检测工具的检测效率。
3 7. 同侧、同端的支柱10的圆周与连杆11固定连接,通过连杆11将支柱10连接成一个整体,使支柱10 10 可以保持相同的高度,保证汽车零部件可以水平放置,避免测量误差,进一步提高汽车零部件检测工具的检测效率。
38. 更进一步,参考图1
-
如图5所示,定位块6面向仪表壳体1中心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槽13,第一安装槽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分布于各处的第三弹簧14。等距离。弹簧14远离第一安装槽13底部的一端与限位块7固定连接,限位块7的外围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3的内壁与定位块之间。挡块6面向仪表外壳1的中心,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板8。当汽车零部件放入装置时,第三弹簧14受力压缩,带动限位块7滑入第一安装槽13。
39. 限位块7的形状为舌形,圆弧朝上。通过限位块7的形状设定,使汽车零部件更方便、更省力地通过限位块7,改进了检测工具。汽车零部件的定位效率。
40.刻度盘2顶部中心两侧标有水平刻度17,刻度盘2两端标有若干垂直刻度16,垂直刻度16位于相邻的定位块6。在中心位置之间,定位块6的位移位置对应标尺2上描绘的标尺数据,计算出汽车零件的尺寸,提高了标尺尺寸的检测效率。汽车零件由检查工具。
41. 水平尺17和垂直尺16的刻度方向都是从刻度盘2的中心方向到刻度盘2的边缘方向。汽车配件的尺寸更简单方便,提高了检具对汽车零部件尺寸的检测效率。
42. 值得一提的是,参见图2,在检具外壳1一端外壁中央开有第二安装槽18,水平面19固定在安装在第二安装槽18中。在壳体1的外壁一侧的中央开有第三安装槽20,在第三安装槽20内固定安装有竖直水平面21。使用时,水平水平19和垂直水平21用于观察和检查。工具是否水平放置,避免检测错误汽车检具,进一步提高检测工具在汽车零部件检测中的准确性和效率。
43.工作原理:使用时,工作人员将待测汽车零部件放在支撑装置上,通过移动定位块6控制滑块5在安装壳体3内滑动,进一步压紧滑块。第一弹簧4 此时,被检测的汽车零部件被定位块6夹紧,第一弹簧4的复位功能使定位块6能够更快地固定汽车零部件,提高了检测效率。由检查工具的汽车零件。
44. 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凡是熟悉本实用新型公开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进行等同替换或变更的,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