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凸焊分总成检测工具及其检测方法技术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凸焊分总成检测工具及其检测方法,属于汽车白车身制造工装设备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如下: 智能凸焊组件成品检具包括测试机构、控制机构和携带箱。测试机构包括测试工具支架,测试工具支架两侧有产品滑道,产品滑道之间有测试面,测试面上的元件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参考块、定位销、气动元件是连接到检测面的底部,控制箱设置在量规支架的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凸焊分组件产品的智能检测工具,可以实时监控凸焊产品的螺母数量、产品尺寸、产品数量等信息,防止出现次品。产品进入下道工序,保证凸焊分总成产品的质量。
下载所有详细的技术资料
【技术实现步骤总结】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白车身制造工装设备领域,涉及该领域的白车身检测工具领域。更具体地说,这项专利技术是一种智能凸焊分总成检测工具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凸焊是白车身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焊接工艺。其主要用途是通过凸焊机的强电流和高压将冲压产品与螺母或螺柱焊接在一起,形成分装产品。多个子组件通过焊接等工艺最终形成一个白车身组件。目前汽车行业有冲压件产品和白车身装配产品的检测工具智能检具,但没有成熟的凸焊分总成产品检测工具。这就导致了凸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凸焊后子组件的质量只能靠人来判断。对于经验不足的新员工,如果不及时发现不良品,漏焊、变形等不良品将流入下道工序或白车身组装,对客户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和损失,企业和用户。但是,如果要彻底检测出有缺陷的产品,员工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此外,对于日或月的盘点,员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盘点凸焊产品,盘点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凸焊分总成检测工具,可实时监控凸焊产品的螺母数量、产品尺寸、产品数量等信息。该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智能凸焊分总成检具包括检测机构、控制机构和承载箱。测试机构包括测试工具支架,测试工具支架两侧设有产品滑道。载玻片之间是检测面。检测面配有元件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参考块和定位销。检测面底部与气动元件相连。控制箱设置在夹具支架的底部,控制箱的一侧与控制机构相连。 , 控制箱的另一侧连接元件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产品滑道和检测面向承载箱倾斜;控制机构包括控制箱和蜂鸣器,控制箱上装有手动按钮和显示屏。此外,手动手动按钮用于设置功能或调整显示信息。此外,参考块的高度为5mm。此外,还有两个定位销,分别是圆形和菱形。此外,有四个参考块。该专利技术还要求保护上述检查工具的检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凸焊产品放置在检测面上,当元件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感测到其尺寸超出规定公差范围时,控制箱体反馈信号发送至PLC系统在控制箱中。 PLC系统处理后,将信息传送到蜂鸣器和显示屏,蜂鸣器报警,显示屏显示产品的详细原因; S2.将凸焊产品置于检测表面,当元件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感应到其尺寸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时,控制箱会向控制箱内的PLC系统反馈信号。 PLC系统处理完毕后,将控制信息发送出去。圆柱体将下降,检测面将向下移动。当产品移动到产品滑轨上时,凸焊产品沿产品滑轨滑入手提箱。
该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凸焊分组件产品的智能检测工具,可以监控凸焊的螺母数量、产品尺寸、产品数量等信息实时产品。出现问题时及时向现场人员报警,防止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保证凸焊分总成产品的质量。员工还可以使用这项专利技术来确定产品的生产量和每个产品的容易发生。查询和把握问题点。此外,专利技术可自动堆叠凸焊分总成产品,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专利技术检测机制结构示意图;图3是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4为专利技术俯视图;图5是专利技术技术左视图。其中:1、parts sensor、2、产品滑道、3、检具架、4、测面、5、pneumatic component、6、载物箱、7、控制盒、8、控制盒,9、按钮,10、显示器,11、蜂鸣器,12、定位销,13、距离传感器,14、参考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智能凸焊分总成检测工具包括检测机构、控制机构和承载箱6。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工具支架3,检测工具支架3设置在检测工具支架3的两侧,有产品滑道2,检测面4位于产品滑道2之间,检测面4上装有元件传感器1、距离传感器13、参考块14、定位销12,检测面4连接底部气动元件5,控制箱7设置在检具支架3的底部。控制箱7与控制机构相连,控制箱7的另一侧与元件传感器1、距离传感器13相连,产品滑块2和检测面4均为控制机构包括控制箱8和蜂鸣器11,控制箱8设有手动按钮9和显示屏10。
手动按钮9用于设置功能或调整显示信息。参考块14的高度为5mm。定位销12有圆形和菱形两个。有4个参考块。使用检查工具进行检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凸焊产品放置在检查表面上 4. 如果元件传感器1或距离传感器13感应到其尺寸超过规定的公差范围,则控制箱7向控制箱8中的PLC系统反馈信号,PLC系统处理后将信息传送给蜂鸣器11和显示屏10,蜂鸣器11报警,显示屏10显示具体原因产品;如果分量传感器1或距离传感器13检测到尺寸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控制箱7向控制箱8中的PLC系统反馈信号,PLC系统处理后发送控制信息。圆筒下降,检测面4向下移动。当凸焊产品移动到产品滑轨2向上时,凸焊产品沿产品滑轨2滑入承载箱6。 智能凸焊检具的工作流程如下:员工焊好后凸焊分总成产品,将产品放置在检具的检测面4上,在检测面4上安装多个元件传感器1。1)当产品因运输等原因变形时,产品不符合检测面4,或凸焊产品的尺寸超出规定的公差范围,距离传感器13通过控制箱7将信号反馈给控制箱8内的PLC。处理后,PLC将信息传送至显示屏10上的蜂鸣器11、并记录相关不良信息。蜂鸣器11报警,显示屏10显示产品故障的详细原因,提醒工作人员。
员工按下控制箱8上的手动复位按钮解除警报,并在检测面4上对产品进行标记和隔离。可以查看所有已被PLC计数的不良品信息。过去和最容易出现缺陷的每个凸焊冲压件都通过显示屏 10. 使新员工更快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工作经验。 2)当产品无法焊接螺母和螺柱时,原理同上。元件传感器1将信号反馈给PLC,蜂鸣器11报警,显示屏10显示缺焊螺母和螺柱的信息。 3)当产品为合格产品时,元件传感器1或距离传感器13将正常信号反馈给PLC。加工完成后,PLC控制气缸5移动,检测面4向下移动。焊接产品沿产品滑道2滑入承载箱8内,承载箱8的结构是针对产品设计的,产品可以堆叠在一起并列。气缸5向上移动并返回初始位置。 PLC 计数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数字 10. 员工可以在显示屏上查看每日和当前的产量。元件传感器:用于检测凸焊子组件上有无螺母或螺钉。距离传感器:检测产品轮廓尺寸是否在公差范围内(如:公差为3mm,基准块为5mm,检测距离为2mm至8mm为合格产品)。参考块:高5mm,用于支撑凸焊产品。定位销:使用圆形和菱形定位销定位凸焊产品。检测面:配备距离传感器、元件传感器、定位销、参考块等。 气动元件:检测面由气缸拉伸移动,将产品移动到产品滑道上。
检测面滑动:气缸工作以拉动检测面移动,检测面滑动限制检测面移动的方向和距离。产品斜槽:将产品放入手提箱。承载箱:箱体底部与产品相连,用于接收和堆叠从产品滑道滑下的产品。检测夹具支架:用于承载检测侧、传感器、产品滑块气动元件、控制箱等。 控制箱:采集夹具支架上各部件的检测信号和控制信号。电源:为每个传感器和模块供电。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凸焊产品数量、螺母数量、产品问题等信息。手动按钮: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功能或调整显示信息。 PLC:用于控制整个检具和工艺数据,记录产品信息。蜂鸣器:用于故障和不良品报警系统。控制箱:用于安装在显示模块、PLC、蜂鸣器、手动按钮、电源等部件中。专利技术中涉及的各种模块和通信协议均为现有技术,并已得到成熟应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识。
【技术保护点】
智能凸焊分总成检测工具,其特点是包括检测机构、控制机构和携带箱(6);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工具支架(3),检测支架) (3)(2),产品滑道(2)在检测面(4),检测面(4))之间)设有元件传感器(1)、距离传感器)(13)、基准块(14)、定位销(12))、检测面(4)有气动元件(5)在底部)、控制箱) (7)设置在检查夹具支架中(3)底部,控制箱的一侧(7)连接控制机构,控制箱的另一侧(7))连接元件传感器(1),距离传感器(13),产品滑道(2))和检测面(4)面向携带箱)(6)倾斜设置;con trol机构包括控制盒(8)和蜂鸣器(11),控制盒(8))有一个按钮(9)和显示屏(10).
)
[技术特点总结]
1.智能凸焊分总成检测工具,其特点是包括检测机构、控制机构、携带箱(6);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夹具支架(@k33) @、检验带支架(3),两侧有产品滑轨(2)),产品滑轨(2)在检测面(4),检测面(4))之间有元件)传感器(1)),距离传感器(13),参考块(14)智能检具,定位销(12),检测面(4)))带气动元件(5)在底部,控制箱体(7))带支架(3)底部,控制箱(7))一侧连接控制机构,控制箱(7))连接另一侧元件传感器(1),距离传感器(13),产品滑道(2)和检测面(4)向承载箱(6))倾斜;控制机构包括控制箱) (8)和蜂鸣器(11),控制箱(8)))有按钮(9)和显示屏(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凸焊子组件检测工具,其中按钮(9)用于设置功能或调整显示信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凸焊子组件检测工具1、其中参考块(14))的高度为5mm。4.如权利要求1的智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业、李伟、毛敏、马维涵、张一柱、
申请人(专利权):中原汽车零部件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家省市:辽宁; 21
下载所有详细技术资料我是此专利的所有者